(轉)
在德國的台灣人,提供在歐洲隔離了一年的經驗:
1. 疫情剛爆發的時候,會跳很快,兩倍三倍,
因為一個人通常都會傳兩個到三個人,
所以當然是兩倍三倍在跳,
今天200 ,明天300 ,
大後天可能就是五六百。這是數學。
2. 歐洲一開始封城的時候,
學到了很大的錯誤就是,
學校一關之後,
家長完全都沒有辦法上班,經濟會大停擺。
所以之後第二次第三次的封城,
學校通常都是最後關,最先開。
而且,小朋友真的就算得病之後
被受到的影響非常小,
而且絕大部分是無症狀。
3. 疫情一開始影響最大的是健康,
但是最後絕對是經濟,
失去工作餓死的人,
會比病死的人多太多。
4. 疫情一開始在德國爆發的時候,
我覺得最感人的事情是,所有鄰居
全部在大樓貼出公告,交換電話號碼,
只要有一家人感染,
其他所有的鄰居會幫忙買菜做飯送到門口。
所以建議大家與其不斷地寄信息
說哪裡有感染源之類的消息,
因為現在已經沒有辦法再追蹤感染源,
寄這種東西根本就是浪費時間,而且很自私,
不如多花點時間做正面的事情,
讓所有的親朋好友知道,尤其是身旁的鄰居,
如果他們不幸那邊有困難,大家要互相幫忙。
5. 不要再囤貨了,
因為大家如果都只是買正常的量,貨源一定都夠。
大家要想一想,那些真正的最辛苦
沒有時間上菜市場買貨的人,
是現在的醫療人員,救護人員,
以及為了這些疫情在忙碌的人,
有沒有想過
當這些辛苦工作的人員下班之後,
發現超市沒菜可買的心情?
之前台灣防疫做得很好,是因為謹慎;
現在疫情爆發,是考驗台灣人民
同理心,公德心,以及互相關懷支持的團結。